【天下何人不识君的出处】“天下何人不识君”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被用来表达对他人才华或成就的高度认可。这句话虽在现代语境中常被引用,但其真正的出处却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简单。
一、
“天下何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原诗为: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是高适送别好友董大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与鼓励。诗中“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指天下有谁不认识你呢?即你的才华和名声早已远播,不必担忧未来没有知己。
虽然“天下何人不识君”与原诗中的“天下谁人不识君”字面略有不同,但在后世传播中,这一句被广泛引用,并逐渐成为一句独立的名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天下何人不识君 |
出处 | 唐代高适《别董大》 |
原文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作者 |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
诗题 | 《别董大》 |
创作背景 | 送别好友董大,表达对其才华的肯定与鼓励 |
现代使用 | 常用于赞美他人成就或才华,强调其知名度 |
字面差异 | “天下何人不识君”与原句“天下谁人不识君”略有不同,但意义相近 |
三、补充说明
“天下何人不识君”虽非原诗原文,但因其简洁有力、寓意深远,已被广泛接受并传颂。这种现象在古诗词传播中并不罕见,许多诗句在流传过程中被改编、简化,甚至脱离原意,但依然保留了其文化价值。
因此,在使用这句诗时,了解其真实出处和背景,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其内涵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