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三维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依据,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别对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不同层面的目标。
一、三维教学目标的定义
1. 知识与技能
指学生在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这是传统教学中最直接的目标,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维度关注的是“怎么学”,而非“学什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这一维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维度 | 内容说明 | 相互关系 |
知识与技能 | 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操作能力 | 是基础,为过程与方法提供素材;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支撑 |
过程与方法 | 学习的方式、策略和思维方式 | 是桥梁,连接知识与技能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的内化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和态度 | 是最终目标,影响学习动机和行为选择;推动知识与技能的主动建构 |
三、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1. 知识与技能是起点
学生必须先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没有扎实的基础,其他两个维度难以有效实现。
2. 过程与方法是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反思等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也促进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归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积极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将影响其未来的行为和发展方向。
四、总结
新课标中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教育从“教知识”向“育人”的转变。三者之间并非割裂,而是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三者的有机结合,避免偏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维目标 | 定义 | 作用 | 关系 |
知识与技能 | 学科知识和基本能力 | 基础 | 支撑其他两维 |
过程与方法 | 学习方式和思维策略 | 桥梁 | 连接知识与情感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习情感和价值取向 | 归宿 | 最终目标,影响学习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