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长物的故事和含义简短】“别无长物”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除了自身之外,没有其他多余的财物或资源。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展现了人物的清廉与节俭。
一、故事背景
“别无长物”最早出自《晋书·王恭传》。王恭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以清廉著称。有一次,他的朋友王子猷(王徽之)来看他,发现王恭家中非常简朴,连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王子猷感叹道:“你真是‘别无长物’啊!”这句话后来成为成语,用来形容人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
二、成语含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别无长物 |
| 拼音 | bié wú cháng wù |
| 出处 | 《晋书·王恭传》 |
| 含义 | 形容人除了自身之外,没有多余的财物或资源;也指生活简朴、不贪图物质享受。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清廉或生活朴素,也可用于自谦。 |
| 近义词 | 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清贫自守 |
| 反义词 | 富可敌国、腰缠万贯、挥金如土 |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别无长物”虽然不再常用于描述经济状况,但其精神内核仍然值得借鉴。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人格的修养。尤其是在面对诱惑与浮躁时,保持内心的简单与坚定,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四、总结
“别无长物”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富有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是否拥有一颗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