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当车是什么意思】“螳臂当车”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比喻不自量力、妄图以弱小的力量去阻挡强大的力量,最终注定失败。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人间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形象地描绘了螳螂举起双臂试图挡住车轮的情景,寓意盲目反抗强权或不可抗拒的潮流。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螳臂当车 |
| 出处 | 《庄子·人间世》 |
| 拼音 | táng bì dāng chē |
| 释义 | 比喻不自量力,妄图以弱小之力对抗强大势力,结果必然失败 |
| 近义词 | 自不量力、蚍蜉撼树、以卵击石 |
| 反义词 | 量力而行、知难而退、审时度势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那些不切实际、盲目对抗的人或行为 |
二、成语来源与故事
《庄子·人间世》中记载了一则寓言:一只螳螂在道路上挡住了车轮,它用双臂奋力抵挡,但最终被车碾过。庄子借此说明,人若不了解自身的力量,却执意挑战不可战胜的对象,结局只会是失败。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却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面对强大的力量,不应盲目抗争,而应认清现实,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三、现代应用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螳臂当车”常被用来形容一些人或组织在面对不可逆转的趋势时,仍坚持抵抗,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例如:
- 企业挑战行业巨头:小公司试图与大企业竞争,最终被市场淘汰。
- 个人对抗体制:某些人因不满社会规则,试图通过极端手段改变现状,结果被法律制裁。
- 政治斗争中的盲目抗争:某些群体无视现实力量对比,进行无谓的冲突。
这些例子都体现了“螳臂当车”的现实意义——认清自己的位置和能力,才能做出更理智的选择。
四、总结
“螳臂当车”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
- 不要盲目自信,要正视自身实力;
- 面对强大力量时,应选择合理的方式应对;
- 在逆境中保持清醒头脑,避免无谓的牺牲。
通过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