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31日受楼市调控政策影响部分新楼盘和周边二手房存在价格倒挂
为吸引人才落户城市就业创业,各地纷纷推出优惠政策,比如经认定的人才可以优先摇号购房等。然而,据新华每日电讯近日报道,在江苏南京,部分中介借助“挂靠”高新技术企业、代考资格证等方式,帮购房者伪造“人才身份”;甚至出现花几万元办证,便可赚上百万元差价。
对此,南京官方最新回应称,正会同相关部门调查核实。一旦查清事实,严肃处理。
“人才购房资格”可找中介“买”?代挂靠高企、代缴社保、代考试一条龙服务
受楼市调控政策影响,部分新楼盘和周边二手房存在“价格倒挂”,购房者更热衷于参与新盘摇号。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访部分南京楼盘发现,有的新盘综合“中签率”不足20%,有的甚至只有个位数。
众多普通购房者数次参与新盘摇号都无果而终。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城市为吸引人才,下大力气推出的安居优惠,却被一些不法中介和炒房者视为商机。
多位中介表示,想操作“人才购房资格”,目前有两种途径,45周岁以下的,可挂靠高新技术企业等“戴帽机构”,并交满一定时限的社保;已满45周岁的,还可以考取高级技师证书,在资质认定上等同于博士学位。虽然和“挂靠”的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也可以不去上班。甚至只要不把名字和准考证号写错,就可以在中介的“帮助”下通过高级技师证书考试。
不少中介打着为人才服务的旗号,“吃政策饭,包办一条龙”,甚至妄言他们也是为城市留住人才“操碎了心”。
有中介负责人表示,可代办“人才购房资格”,费用2万元左右,申请批下来后付款。并表示,从2020年起就开展了这项“业务”,每到热门倒挂盘开盘,咨询量就激增。“平均下来,一个月成交个七八单不成问题。”
2万元费用,一部分是给高企“挂靠费”,另一部分是中介的利润。此外每个月缴纳的社保,需购房者额外支出。
还有一位中介表示,自己手上大概与七八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合作”,手续齐全,不用上班。通过“运作”,购房者便可与高新技术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续缴一段时间社保,得到一顶“人才帽子”。
各家中介对政策优惠可谓“吃干榨净”。除人才购房资格外,还代申请租房补贴。为不符合要求的本专科毕业生,代办职业证书或虚构租房合同,收费5000元左右。办理成功后,可享受每月600元,3年共计21600元的南京市毕业生租房补贴。
南京紧急回应广州、杭州密集“打补丁”
对媒体曝光现象,23日,南京市人才安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回应称,正会同相关部门调查核实。一旦查清事实,将对涉事单位和个人依规予以严肃处理,对违规取得人才购房证明的予以注销,对影响恶劣、社会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
下一步,南京市房产部门将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强化与属地市场监管、公安、税务、金融监管等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立即开展房地产经纪机构专项检查,发现涉嫌协助造假情况的机构和个人,一律记入信用档案,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及时移转公安部门查处。
南京市人才安居办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举一反三,抓好日常监管工作。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研究,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优化操作流程,做到防微杜渐。后续会将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努力发挥南京市人才安居政策的正向作用,绝不让政策成为不良中介的牟利手段,为广大人才把好事办好。
为了堵住部分人利用人才政策投资炒房的“漏洞”,近日,广州、杭州也相继调整政策。
4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完善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的通知》,此次通知的重点主要包括对广州9个区个人销售住房增值税免征年限由2年变5年;人才购房需1年社保。
对于享受市辖区人才政策的家庭和单身(含离异)人士,购买商品住房时,须提供购房之日前12个月在人才认定所在区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缴纳证明,不得补缴。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伙同他人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等骗取人才购房资格的行为。
分析人士指出,广州这两年在人才导入方面力度很大,但是也间接带来了购房需求明显上升的情况。所以此次填补了这样一个漏洞,即人才购房也需要一年社保,进一步打击了“假人才真炒房”的行为,具有非常强的导向。
4月以来,广州已连续两次出台楼市新政。其于4月2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通过享受人才政策新购买的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须取得不动产权证满3年后方可转让。
近日,杭州也再一次为人才购房政策“打补丁”。2021年4月13日,据杭州日报,4月9日起,高层次人才购买二套房,无论单身还是家庭,都与普通购房者一致。单身人才不能购买两套房,人才家庭落户杭州须满5年方可购买第二套房。
这已经是自去年4月杭州推行人才优先摇号政策之后,杭州第三次对人才购房政策进行的升级调整,在此期间,杭州楼市高歌猛进,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杭州新房房价涨幅为8.9%,房价表现仅次于东莞。
部分城市加大人才购房补贴
与广州、杭州等热点城市不同,许多弱二线城市乃至三四线城市,对人才购房进行相应补贴,依然是他们吸引顶尖人才的重要方式,另外,这类城市普遍房地产市场交投不活跃,适当引进人才,也能起到“稳市场预期”的作用。
例如,根据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官网4月12日信息,近日,镇江市人才办、住建局、财政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镇江市市区人才购房补贴实施细则》。其中提到,镇江市对符合相应条件的初次来镇江就业创业人才,在市区购买首套自住商品住房,可享受购房补贴15万—100万元。
镇江房价被认为是江苏的“洼地”,据安居客数据显示,2021年3月镇江的新房均价为9552元/平方米,是江苏境内为数不多房价均价尚未过万的城市。
再如,2月20日,据太原市万柏林区人民政府网站,依照《万柏林区人才购房补贴申领办法(试行)》,2月20日至3月31日,在万柏林区购房的六大类人才可享受5万元财政补贴。
安居优惠不能沦为政策套利
4月25日,红星新闻发表评论指出,部分城市房屋中介帮购房者伪造“人才身份”购房,“花两万、挣百万”,是典型的政策套利,套的是政策的利,架空了政策,弱化了政策效用,让人才优先购房政策名不副实,也破坏了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危害不容低估。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出台人才优先购房政策,初衷良好,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变了形,没招到人才,还肥了一些不是人才的人——正如专家所称,好比本来想引进“梅西”,结果引来的却是“假梅西”,板子首先应该打在不法中介身上。
见利忘义,铤而走险,为了牟取不义之财,一些不法中介完全不把法律法规放在眼里。这样的中介,扮演了非法“掮客”的角色,这种非制度化生存必须受到清理。
看起来,中介神通广大是善于钻营,比如熟稔政策,精于钻政策空子。有个细节是,多家中介对政策优惠可谓“吃干榨净”,某中介负责人就标榜:“吃政策饭,包办一条龙,自己也是为城市留住人才‘操碎了心’。”但实际上,如果不是有人“加持”,中介又能神通到哪里?
比如,据一中介负责人算得一笔账,2万元费用,一部分是给高企“挂靠费”。那些收钱的高新技术企业,收钱时不心虚吗,所谓的“挂靠费”不就是“买路钱”吗?在这种肮脏的交易中,那些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无疑就是不法中介的合谋。
再比如,在南京浦口区侨宜路的一家地产中介,中介负责人甚至宣称可带记者到政务大厅现场办理,资质到手后付款。如果此说属实,试问,有关部门对那些伪人才难道不查证?在审批时难道不严谨?为吸引人才,下大力气推出的安居优惠,却被一些不法中介和炒房者视为商机,大发横财。一定程度上说,这当中也有监管缺失。
在一些售楼处附近和一些二手交易网站,不少中介打出“专业代办人才购房资格”的小广告,这是挑衅和示威,监管部门有责任顺藤摸瓜,查它个明明白白。
报道称,南京市相关部门此前也出台方案,企业骗取《人才购房证明》的,取消该企业所有人才购房申请资格,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并向社会公布。对个人造假炒房的,取消人才购房资格,收回房源,2年内不得享受人才购房政策。
那么,该如何惩处中介?最关键的是,伪造人才身份购房牟利,已经涉嫌违法,司法机关有责任依法出手,严惩不法分子,捍卫法律尊严。
人才引入政策的出发点是好,但容易被“误用”,因而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评判政策的实用性,及时进行调整,让违法违规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