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07日这40个城市将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房地产的发展实际上是分阶段的,但自始至终它都兼具自住和投资的功能属性。只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投资化和金融化被过度放大,占了上风,而现在正是一个纠偏的过程,而完成该使命的定位则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房住不炒是大政方针,而稳定是市场主旋律,最终目标是实现所有人的住房梦想。也就是说,房子回归居住属性是房地产新阶段的重要任务。既然市场稳定是我们的市场常态,那么也就注定有一大批人在大城市是不可能通过买房解决住房问题的。
该怎么办呢?国家也早就给出了住房结构优化的方案,那就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最终实现所有人的住房梦想。
国家一直在行动。在房住不炒和房价稳定大局下,曲线解决百姓住房问题,两条腿走路,既要有市场体系又要有保障体系。说白了就是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
因为过去只有市场是不够的,把所有人都推向市场也不公平,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所有人的住房梦想,毕竟单纯指望市场自身的调节远远不够。当然单纯指望保障也不太靠谱,也不合规律。
刚才说了,坚持房住不炒和追求市场稳定,是为了确保很多人可以踏踏实实买商品房,有钱够得着,就可以自己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当然还可以适度投资。除了这些人,可能就需要接受保障了。这个保障跟以前不一样,现在的层次更丰富,呈阶梯状,包含的人也会更多。
央视消息称,7月7日,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前不久国家《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的印发,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完成顶层设计,也是首次明确包含了三种保障性住房形式。
哪三种呢?
“今后国家的住房保障体系就是三个房是主体,第一个就是公租房,第二个就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第三个是共有产权住房。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镇住房收入困难家庭,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共有产权住房则帮助有一定能力但仍难买商品房的家庭实现购房。”
之前我说过,有一部分人是想买房商品房的,不喜欢租房,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又拿不出太多的钱,这部分人是夹心层,过去欠缺这部分房子,如今有了共有产权住房,既能满足商品属性,同时也兼具保障功能,一点都不影响其商品的特征。
剩下的就只能选择租房了。过去大家不喜欢租房,一方面是因为房价上涨太快,觉得租房太不划算,另一方面则是租房市场太混乱,让人难有心灵归属感和踏实感。
该如何保障租赁市场的健康和成熟性呢?各地要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出租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要严格执行小户型、低租金的要求。
大家担心的都在一步步去化解。哪怕是你担心未来建好后会很偏,这一点都已经在政策上有了考虑。“比如说地铁站这样方便的地方去建一些租赁房,也减少城市的交通压力。”
在这方面,国家已经出手了。
近日,住建部召开座谈会,40个城市将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将重点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看得出来,选择的这些城市都有代表性,大多数都属于房价较高的一二线城市。
接着,发改委印发《暂行办法》,坚持房住不炒,提出支持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中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7月2日,国家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包括土地、资金、金融、税收以及审批等5大方面的支持。
如果这些支持政策都能严格落实下去,那么很快就会在各大城市立竿见影,当然如果再对租房者赋予更多的权益,那么顶层设计的引导也会更加有效,实际上这个也是可以预期的。相信,2021年或将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重要一年,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国家已经出手了。未来并非让所有人都去买房,也并非让所有人都去租房,只是多了一种住房形势的选择,根据您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住房形式和生活方式,不用再为住房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