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频道 > 楼盘信息 >

08月08日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房地产政策都到了该转向的关键时候了

导读 导读 最近的刷屏的消息主要是跟房子和人口有关的。一个是房租猛涨,一个是生育基金的新闻。我个人的看法,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房地产政策都到...
导读 最近的刷屏的消息主要是跟房子和人口有关的。一个是房租猛涨,一个是生育基金的新闻。我个人的看法,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房地产政策都到了该转

最近的刷屏的消息主要是跟房子和人口有关的。一个是房租猛涨,一个是生育基金的新闻。

我个人的看法,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房地产政策都到了该转向的关键时候了。

尤其是人口,从今年堪称急速下滑的出生人口,有关方面已经感受到了凉意,因此最近大家能看到不少关于鼓励生育的新闻。

2018年的出生人口数字,虽然没有公布到目前为止的数字,但是应该是出现全国性的下滑。今年上半年江苏共出生38.3万人,同比下降高达12.8%。江苏到2017年底可是有8029.3万常住人口。

今年预计八千万人口的江苏一年只出生70多万人,这就是全球超老龄化地区了,和日本比较下,日本2017年出生了94.84万人,而日本2017年底人口为大约1.252亿人。江苏实际上已经在逐渐逼近了日本的超老龄化水平。

这对一个人均GDP还不到两万美元的地区来说,是非常要命的,当然江苏至少可以在中国内部获得来自其他省份的年轻劳动力支撑。

作为中国保持人口总量希望,全国出生人口最多的山东省,可以说是全国人口的风向标,山东出生人口如果出问题,那么全国肯定无一幸免。

今年山东虽然没有公布全省的数据,但是山东烟台上半年出生26902人,同比下降16.2%;其中二孩12832人,下降12.5%。山东潍坊上半年出生人口64428人,同比下降21%;其中二孩出生43421人,同比下降29%。要知道潍坊是有900多万人口,烟台是有7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很有代表意义。

一方面是出生人口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目前对生育持有抵触,反感和抱怨情绪,尤其是缴纳生育基金的新闻出来,简直引爆了网络,在微博上搜索生育基金,像《新京报》这条关于生育基金的新闻,到8月19日凌晨为止,竟然转发8.5万,评论11.4万,点赞7万。除此之外,转发过万的关于生育基金的新闻也比比皆是。

说实话,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应,我是没有预料的到的,因为生育这个话题,尽管非常重要,但是在我印象中还从来没有引起过如此巨大的网络声浪。

我仔细看了下这篇关于生育基金的文章,来自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点开链接读了下,发现这篇文章相当大一部分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来一条条看下,说下我的想法,主要内容如下:

1

大力发展幼教产业和托幼服务

改变目前低龄儿童的照料主要是通过母亲兼职甚至全职照料、祖辈的照料支持,以及分散且昂贵的市场化托幼机构实现的的局面。

这一条我举双手叫好,目前我们的小孩,更多是休产假的母亲和长辈帮忙照顾,市场化的幼儿托管机构非常昂贵,现在老百姓一看到市场化三个字,就知道肯定会涨价,由于实行了市场化,现在市面上从幼儿托管机构到幼儿园都很贵,给家庭造成了巨大负担,这是实情。

如果有了这样的公立幼托机构,可以大大减轻家庭负担,让年轻家庭从繁重的婴儿照看中解放出来。目前很多家庭为了照看小孩,都是采取让妈妈辞职的方式,直接导致家庭少了一个赚钱的劳动力,提高了家庭的经济风险。

如果不辞职,那就需要家里老人帮忙照顾,但是很多老人身体不好,或者出于老人个人意愿,或者老人要帮忙照顾其他兄弟姐妹的孩子,没办法过来帮忙的,那年轻人往往就选择不生育,少生育,我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有个兄弟三十多岁了还没有要孩子,他给出的理由一个是刚买房,首付还借了很多钱要还,根本无力支出养育孩子费用,一个是女方家里老人不愿意带孩子,而自己父母身体又不好帮不了忙。

不过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在幼托机构,以及幼儿园全面公立化方面,还没有看到有什么动静。

2

加强义务教育体系

我国很多地区把素质教育理解为早放学,普遍缩短义务教育时间,以至于很多家庭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接送小孩并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严重增加了家庭抚育子女的成本。要以公办学校为载体在学校内部展开素质教育。可考虑恢复小学生“朝八晚五”的上下学时间和实施弹性放学制度,以便与职工的上下班时间相衔接。

这是我一直呼吁的观点,不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孩子们应该和家长们一样,保证每天8小时的学习时间。下午三点多放学是完全错误的,我从来不想我的孩子出人头地上清华北大,我不想送他去国际学校,贵族学校,也不想为他报一堆补习班,他能在公立学校正常的上学即可,只要学校教学时间和质量足够,我完全没有耗费时间精力去报无聊的补习班的想法。然而现在下午三点多就放学了,让家长怎么办?是翘班去接孩子,还是辞职专门带孩子?减负从来不是减家长的负担,而是减学校的负担。

3

发挥基层计生干部的力量,引导舆论宣传

应纠正把人当作负担的片面认识,形成“人既是消费者更是生产者”的科学人口观。发挥基层计生干部的力量,引导社会恢复和树立多子多福的理念。

要提高生育率,必须扭转目前的错误宣传导向,树立正确的人口理念。

我国过去多年的宣传,完完全全是把中国人作为负担来进行宣传,这个观念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宣传的是时候总是把中国人和“人口暴增”“交通拥堵”“资源紧张”“失业人口”“大饥荒”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你现在随便在网络上或者街头采访一个中国人,问他“人口众多”意味着什么,我相信绝大多数国人说出来的都是负面词汇,这就是多年计生宣传带来的条件反射效应。

实际上人口众多能带来极大的收益,例如中高层岗位薪资明显高出其他国家和地区,便捷便宜的外卖和快递,原住民房租等财产性收入大大增加,拆迁费上升带来的暴富,随处可见的好吃街头小吃,创业和工作机会众多,便宜的上门服务等主流的好处却没有形成“条件发射”式的反应。

从生活水平来看,从来都是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这是人口众多带来的经济集群效应。同样是跑滴滴,在大城市的收入就远高于中小城市,在大城市跑滴滴一天挣三四百元,甚至五六百元都并不奇怪。

人口众多能够让你享受到很多优良的服务,在欧洲,你家里马桶坏了,你打电话叫人过来,他只是查看你的马桶出了什么问题,还没有开始修理,收费就能达到几十欧元甚至上百欧元。安装空调的人工费用能够比空调本身还要贵,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人本身非常勤奋,懒惰无所事事的人有,但是绝对是极少数,绝对多数的中国人都在通过劳动为社会贡献力量,但是在长久的宣传体系里面,却总是把中国人和负担联系在一起。

国人目前对人口的各种错误观念必须要扭转过来,一个典型的就是认为放开生育人口就会暴增,尤其是底层人口就会暴增,会一家生四五个。

持有这样观念的人实际上从来没有研究过数据,而是在长期的“人口暴增”宣传中形成的条件反射直觉。1990年的春晚,黄宏和宋丹丹的宣传小品《超生游击队》,更是大大强化了农村人爱生的印象,实际上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率只有1.44,同样是全球超低水平。

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教育水平越来越高,生育率必然越来越低,这是客观规律,我国农村也是逃不过这个客观规律。我国目前农村人口每年1300万人的速度减少,背后的原因就是农村生育率早已经在正常更替水平的2.1以下了,而且还在大规模进城,所以人口不断迅速减少。

从2016年开始,我国全面放开二孩已经两三年,2017年全国总出生人口却出现了下滑,今年更是预计会出现更高幅度的下滑,这进一步说明了占全国人口超过40%的农村生育率不存在暴增的现象,相反生育率可以说没有太大变化。

要彻底的抛弃“人口暴增”的错误思想和观点,现实是全面放开二胎出生人口仍然在暴跌。人们一旦富裕起来,科技越是先进发达,出生率一定是往下走的,这是科学规律,要相信科学,而不是相信在长久计生宣传下形成的思维定势。要彻底抛弃被多年宣传形成的中国人特别能生,都想要一堆孩子的错误认识。不要把以前贫穷落后科技不发达时代的情况套到现在,全球华人地区,一旦发展起来无一例外是超低生育率。

4

延长产假时间,考虑建立育儿假制度

我国从2016年起,将头胎和二胎产假分别调整为30天和128天,丈夫的陪产假从10天增加到15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假时间仍然较短。可先将二胎产假延长到6-8个月,育儿假延至一年,丈夫的陪产假延至3个月。等时机成熟后,再对生育二胎以上的夫妇延长产假或引入育儿假。为减轻企业负担,妇女在产假或育儿假期间的薪资,可考虑按比例或以固定金额由国家财政或生育基金支付。

这里延长丈夫的陪产假到3个月,以及减轻企业负担由国家按比例支付产妇和休假期间的薪资,我觉得是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是可以考虑的。

5

制定鼓励生育的住房政策

居住条件对人口生育率有较大影响,可考虑住房政策向二胎或多胎家庭倾斜。如提供长租房,对二胎或多胎家庭优先;对低收入的二胎或多胎家庭提供3年的租房补贴,或房贷优惠,等等。

这一条也非常好,按照人口供应住房,让资源为人服务,这完全跳出了我国按照供应住宅数量来控制人口的香港化制度。生存空间不足,住房逐渐奢侈品化,是抑制生育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6

为二孩和多孩家庭提供减税和财政补贴

长期内,待以上政策效应递减时,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对多孩家庭和女性再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并对多孩家庭给予财政补贴。对二孩家庭减免个人所得税,或是按照孩子数量累进抵扣个人所得税。

为二孩和多孩家庭提供减税和财政补贴,我不认为有任何问题,相反举双手赞成。

7

保护年轻妈妈尤其是高知女性的就业权利

通过税收支持或财政补贴,鼓励企业保留或提供生育后再上岗妇女的岗位,减轻妇女职业发展压力。我国妇女就业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妇女的就业保障措施尤为重要。由于女性在产假和哺乳期间可能被迫中止劳动,企业为减少损失往往选择解雇怀孕员工,导致女性生育后丧失原有职位,极大削弱了妇女的生育意愿。尤其是高知女性,职业发展压力更大,生育意愿更低。可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税收支持或财政补贴,鼓励企业保留或提供生育后再上岗妇女的岗位。

这个配套政策非常好,保障和鼓励企业雇佣生育后的女性员工,保护年轻妈妈尤其是高知女性的就业权利,没有任何问题。

8

生育政策应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中小城市的年轻人口大量流失。我国东北地区以及部分计划生育执行较严格的地区,人口老龄化尤为严重。相反,东部一线城市仍然面临着人地资源紧张和极大的人口压力。中央应制定鼓励生育政策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各地政府可根据当地的生育率以及老龄化程度,制定地方性的人口政策。这样不仅能促进人口发展的地区均衡,而且可总结各地试点经验,为下一步大规模实施奠定基础。

这一条有点不敢苟同,生育率超高的地区不是我国东部一线城市,我国东部一线城市的生育率,以及北京上海为例,只有0.7左右,而且不管怎么鼓励预计也不会有太大提高。真正的生育率超高地区,例如生育率达到2.5-3.0甚至以上的地区,可以考虑继续实行计划生育。

9

建议建立生育基金制度

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

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

生育基金采用现收现付制,即个人累计缴纳而尚未取出的生育基金,可用于政府对其他家庭的生育补贴支付,不足部分再由国家财政补贴。

提取存量抚养费资金用于生育补贴,减轻财政压力。目前不应再对超生子女的家庭收取社会抚养费,相反我们应提取存量的社会抚养费用于生育补贴。考虑到我国社会抚养费已经征收了30年,存量资金应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理论上可以支撑一两年内对二孩家庭的生育补贴。可考虑将存量抚养费资金用于充实生育基金,或作为生育基金的初始资金。

这一条中,关于提取存量抚养费资金用于生育补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不少地方是直接把社会抚养费罚款作为奖金发给计生干部。我相信他们不会愿意把钱退回来作为生育补贴。

引起最大愤怒的是生育基金制度,其实我理解作者的原意是仿效住房公积金制度,而且也提到将存量的社会抚养费用于生育基金的初始资金。

但是为什么这一条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弹呢?原因很简单,时代不一样了,思路应该转化了,作者的意思是“生了二孩就可以取出”,不生二孩“到退休才取出”,这本质上还是惩罚制度,是以目标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制度,也就是说,目标是逼迫国民多生孩子(至少生二孩),而不是让国民生活的更好,这又变成了人为计划服务。

一方面在鼓励老百姓生二孩,一方面大量地方又在追缴三孩社会抚养费,这种精确的规划老百姓的生育孩数就是刚好两个,让老百姓为规划活着。

另外在房价,房租,教育支出如此高昂,已经大大压制生育率的情况下,还要老百姓继续支出生育基金,付出更多的成本。这就是反应出没有以人为本,不尊重人的自主权利,无怪乎会引起老百姓的巨大反弹,全国上下一片骂声。

房地产和人口政策,该转移到“以人为本”发展的道路上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更多的是以“目标为本”,也就是拟定一个目标,然后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这样的好处是,当“以目标为本”和“以人为本”互相锲合的时候,能够带来极大的好处:比如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于是全国上下都围绕这个目标齐心协力,带来了极高的执行力和经济奇迹,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再比如说,我们要搞中国制造2025,那么就能调动资源极大的投入该领域。同样的还有全国森林面积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改善等等。这些目标都和以人为本相锲合,所以让普通中国人获得了极大的收益。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