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要闻 > 宝藏问答 >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

2025-11-13 21:49:55

问题描述: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3 21:49:55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扁鹊与齐国国君蔡桓公之间的一段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这篇文章通过扁鹊的多次进谏与蔡桓公的拒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对待问题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下面是对该文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文章

《扁鹊见蔡桓公》讲述了名医扁鹊多次见到蔡桓公,指出其身体有病,但蔡桓公始终不相信,最终病情加重,不治而亡。文章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讽刺了那些不愿接受批评、忽视问题的人。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内容
出处 《韩非子·喻老》
作者 韩非(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主人公 扁鹊、蔡桓公
主要内容 扁鹊四次见蔡桓公,分别指出其体内有病,但蔡桓公不信,最终病发身亡
寓意 要重视小问题,及时处理;不要讳疾忌医
语言风格 简洁明了,寓言性强,富有哲理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争霸,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文学价值 以小见大,借事说理,具有教育意义

三、原文节选(简略)

>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桓侯曰:“寡人无疾。”

>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桓侯不应。

>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 桓侯又不应。

>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桓侯故使人问之。

>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四、现实意义

这篇短文虽然写于两千多年前,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

- 对于个人成长、工作管理、健康维护等,都要注重早期预警;

- 不要因一时的自满或偏见而忽视问题;

- 接受建议和批评,有助于自我提升和避免更大损失。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文的哲学思想或与其他寓言的对比,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