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06日2022年1月13日整理发布:燕郊买房收益不及余额宝
2022年1月13日整理发布:去年,有环京燕郊楼市的新闻屡屡冲上热搜,从有房主“免费”送房到断供房、法拍房激增,从房价“腰斩”甚至“膝斩”到开发商降价清盘。
燕郊买房,收益不及余额宝
环京楼市投资者之一的李杰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从2015年开始已经买卖了几套燕郊、大厂的房子,但都是出于单纯的投资目的。而让他把大笔资金压在燕郊楼市上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有朝一日从燕郊可以坐地铁直达北京CBD;
二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未来燕郊可能就是北京了。
根据官方消息,作为北京的首条跨省地铁线,M22号线西起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东至平谷新城,串联了北京CBD核心区、定福庄组团、北京城市副中心、三河市燕郊高新区、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其中,河北段设有燕郊站、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高楼站和齐心庄站(地上),全长约30公里,工程建设期为2021年至2025年。
虽然2025年已经不像“有朝一日”那么遥远了,但李杰说,这个消息并没有像当初想象中那么让他激动,因为“利好早就被透支了”。
“我在燕郊买的第一套房子一平方米才8000多元,后来一路飞涨,最贵的一套要3万多了。但如果现在出手的话,也就在1万二到1万五左右,还不一定卖得掉。整体算下来,我的投资收益率连余额宝都不如。”李杰自嘲说。
据统计,2016年当年,北京及环京周边地区的房价达到了高峰,随后出现回落。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政策环境去库存是主调,货币和信贷政策都比较宽松,国内一二线城市都迎来一波上涨,北京的部分需求也外溢至环京区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一些区域概念被炒作,比如通州副中心概念(东部北三县),大兴国际新机场概念(固安永清)等,因此吸引了全国各地一大批抱着投资心态的购房者。
据专家介绍,2017年,北京“3.17新政”后,市场情绪恐慌,更多投资需求被挤压到环京,推高了成交量。当年6月,环京各区域陆续限购升级,要求外地人购房需要3年本地社保/个税,此后楼市开始急转直下。
李杰也表示,新闻里的“白送房”、断供房大多数是2017年房价最高点的时候买的。“河北的房子不像北京那样,要封顶才能开始卖,都是一个坑就得交钱,等两三年房子才能下来,拿到房本还得再等,因此很多购房者其实也是刚刚拿到房产证可以卖了,但房价已经跌掉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了。”他说。
虽然“十四五”期间,三河市民就能实现坐着地铁去北京的愿望了,但李杰对于燕郊包括大厂的房价回到高点并不乐观。“房子盖得实在太多了,尤其大厂那边,一个巨大的小区,晚上亮灯的没几户,要多少人才能消化掉呀。”他说。
专家认为,燕郊、大厂等区域随着各项配套的逐步完善,其实跌势已止,目前楼市平稳,是比较健康的。但他也提示购房者,尤其是投资属性的购房者,整个环京区域房价的变化和北京的规划息息相关,要警惕围绕政策的房价炒作,因为北京市场一旦调整,环京区域受到冲击也是最大的。
断供+拍卖,燕郊房子拍卖价不足贷款价?
签下贷款合同的那刻,陈茗没想到未来自己会“断供”。
2017年,恰逢燕郊楼市价格高点,陈茗看中了燕郊一套房源。“那个时候买房和现在不一样。现在买房,中介和楼盘销售一天一个电话,劝你来看房。2017年的时候,中介直接就说,当天得确认,房子一天一个价,根本不愁人买。”陈茗说。
房屋总价240万,陈茗贷款120万。“如果工作不出问题的话,其实这个贷款对我而言是没有什么压力的。”但转折点来得非常快。工作和生意出现问题,陈茗每个月稳定的“现金流”断了。“算起来贷款还了1年多,14万左右,然后就没办法继续支撑月供了。”陈茗说。
曾是创业者的陈茗深知“断供”意味着什么,被列入失信名单会让他无法乘坐高铁飞机、无法再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借款,然后生意则更难有所起色,陷入一场“恶性循环”。银行没有给陈茗缓和的时间,断供、拍卖、执行,陈茗失去了高价买来的房产。
“现在我也是处于被限制消费的状态。可能很多人觉得房贷还不起了,直接断供走程序就行了。其实这个过程很漫长,中间还有诉讼环节。的确是到了没办法解决的时刻,断供对于我而言是最差的那个选择。”陈茗说。
还记得2021年年初,一则燕郊天洋城房产“免费赠送”的消息刷屏。当时,该房产的产权人表示,贷款还剩余70多万元,只要买家帮助还清剩余贷款,则房产可以“赠送”。陈茗看到过这条新闻,他说:“环京的很多房产其实现在价值都不及当时的贷款额。简单说,就是买房子还赔钱了,这是‘割肉送房’的根本逻辑。”
“断供,然后要拍卖的时候,我心里想着,拍卖的价格高,然后还完贷款,也许还有一点房款能到我手里。”陈茗表示。但陈茗没想到,燕郊房产的二级市场实际上早就“变天”了。
陈茗的房产拍卖价格还不足105万元,加上尚未还完的贷款以及需要追缴的诉讼费,陈茗最终还欠银行近30万元。“首付款,再加上最后还欠银行的30万,可以说,我花了近150万元,租了不到2年的房子。”陈茗说。
“最起码算是‘上岸’了,还有比我欠得更多的。”陈茗说。不难注意到,近期,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张燕郊断供者的口述。该用户发文表示,2017年花费426万元在燕郊置换了一套140平米的三居室,贷款金额298万元,每月月供16800元。4年的时间内,这位用户偿还贷款近81万元,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断供7个月。
文章显示,这位用户收到了法院判决书,发现自身在4年内偿还的81万元贷款中有64万元是利息。这也意味着,房屋贷款总价为298万元,但4年后仍有282万元的贷款本金没有偿还。
“之所以选择断供,是因为就算是卖二手房,也只能卖240-250万元。卖完房子,偿还贷款,算起来还是倒欠银行40万。”这位用户在社交平台表示。如此计算,这位用户算是花费了170万元“租”了4年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