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频道 > 高端访谈 >

08月02日京津冀最艰难的时刻即将过去 2021年 将迎来结构性红利时代

导读 导读 9月11日,北京在《2020年住房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精细调控,一个是按区域实施政策。我的判断是,这是北京准备在2 ...
导读 9月11日,北京在《2020年住房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精细调控”,一个是“按区域实施政策”。我的判断是,这是北京准备在2

9月11日,北京在《2020年住房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精细调控”,一个是“按区域实施政策”。

我的判断是,这是北京准备在2021年“微调”楼市政策的最大信号。很多人“不以为然”,因为北京作为中国楼市的“风向标”,绝不会轻易调整政策,更不会“放松”。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北京的“炒房”现象早已荡然无存。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坚决实行“留而不炒”的一线城市。很多政策其实是全国最严格的:认房认贷。也承认贷款记录;离婚是1年后的第一套;第二套首付高达80%,是国内最厉害的。

但我们必须看到,北京面临着最深刻的城市问题:人口管理。我们甚至认为,2017年北京“317新政”的颁布,不仅是中央“房住不炒”决策的落实,更深层次的原因,即通过严格的楼市限制,实现“严控常住人口流入”的目标。

2016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2172万人的峰值,比2015年增加3万人,《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人口控制目标不到2300万人。

所以,如果继续以这样的速度发展,很难实现北京常住人口的目标,所以用最严格的限购来控制人口流入是一个重要手段。

在这种背景下,商住楼也受到严格控制,因为商住楼也是常住居民的重要载体。目前北京的商住楼有20多万,保守估计会有近50万人住在商住楼里。

双管齐下,2017年北京人口流入开始呈现“负增长”,2018-2019年持续负增长。北京常住人口总量目标控制比较理想。

放眼全国,也可以发现人口控制目标与楼市政策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城市要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必须是限购最严格的地方。

相反,如果一个城市的目标是增加常住人口,那么楼市政策一般相对宽松。最典型的是北京周边地区。

2020年确定增加常住人口后,环京地区逐渐放开“落户”,限购政策也逐渐“松动”。背后的逻辑是:既然要增加常住人口,就必须放松人口对住宅需求的控制,必须实现“人人有所居”。

在严格控制人口购房的同时,不可能允许大规模的人口流入。这个完全相反的政策还没有看到,包括深圳、珠海、广州、杭州等人口大规模流入的城市。其实限购条件很宽松。

因此,在人口仍然受到严格控制的北京,除非北京调整人口战略,否则楼市政策大规模放松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但目前北京还有一个问题:人口分布严重失衡。

比如东西部城市核心区人口密度高达2.3万/平方公里,是全球最高的,已经成为“世界级城市”的标准。

同时,朝阳、海淀、石景山、丰台的人口密度高达7551人/km2,是“一线城市”的标准。

但昌平、大兴、顺义、通州、房山的人口密度只有959人/km2,比二三线城市差。

如果把北京当成一个“国家”,那么东西部城市就是“全球城市”,四大城区就是“一线城市”,郊区新城就是“二线城市”,远郊就是“三四线城市”。

内部人口分布严重失衡是北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根据新的一般规则

在此背景下,如何尽可能将城市人口向新城板块疏解,成为楼市政策“微调”的主要方向,北京人口分布“结构性调整”的好戏即将登场。

“按区施策”应运而生:根据每个区的不同情况,微调楼市政策成为引导人口纾困的重要方向。

因为如果北京整个城市都是楼市政策,那么选择买房的人口一定是城市的首选,配套设施成熟,教育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产业中心。

有什么理由不在城里住,而要在郊区买房?我们认为没有理由!在这种背景下,缓解城市人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只要你有购买力,你肯定会选择住在市区。

而且,北京大部分地区是“卖一买一”的改善需求和城市住房的需求

就更大了,就算多花一点钱,选择在城六区居住也是最理想的选择。

这就是北京城区人口“下降缓慢”的主要原因。那么,如果北京真的执行“因区施策”,哪些地区可能会有政策调整?

第一,承接城区人口越多的新城,政策微调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大兴、房山、顺义、昌平等新城,此外怀柔也有可能。

其他像门头沟、密云、延庆、平谷等微调可能性不大,原因是这些区域是生态涵养区,拒绝人口集聚。

第二,通州“微调”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在于通州本质是拒绝常住人口聚集的,属于北京未来重要的产业核心区。

2015年通州正式执行“双限”政策,其一是为了避免市场炒房,第二个层面则是为了避免人口高度聚集通州,通州的定位是大力发展新产业,是一个宜居宜业的新城。

北京这儿多年的城市发展,东西城的发展成为了“心病”,人口大量聚集,导致城市病突出,人口密度差点成为了全世界第一。

未来通州的发展绝对要避免重蹈“东西城”的覆辙,尽可能降低人口密度,土地资源重点用来发展产业,打造北京产业新标杆。

所以如果通州不严控住宅开发,执行严格的“双限”,恐怕未来将会成为第二个“东西城”,人口密度极高,大城市病凸显。

所以通州不会调整限购政策,未来在通州就业的人口,只能去周边居住,形成“环通州楼市”,比如目前已经松绑的北三县地区,或者是亦庄地区,也可以考虑朝阳地区来居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未来北京楼市将会面临“变局”,而这种变局不是来自于总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是来自于人口分布的结构性调整:第一,城区人口的疏解将会成为下一个阶段的重点。

北京未来五年的重点目标,是实现人口分布的结构性调整,是大力疏解城区人口向近郊区转移的重大任务。

第二,在这种背景下之下,北京“因区施策”是调整人口结构性分布的重要手段,有望实现城市人口发展的总体均衡。

第三,未来城区人口将主要向“新城”及“北三县”地区疏解,用来缓解城区人口的压力,因此带来楼市政策的“微调”。

这样一来,北京的新城包括大兴、顺义、房山、昌平等有望迎来一轮红利行情,同时对于环京楼市也有恢复性增长。

京津冀最难的时刻即将过去,2021年迎来“结构性”红利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