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11日北京销售金额TOP10房地产企业合计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2%
2018年北京仍然坚持“房住不炒”,在限购限贷、预售限价等政策严控下,调控措施不断细化,新房供应极度低迷,新房市场成交规模明显回落,并持续低位运行。
严格的限购环境,加上限竞房即将大量入市的情况下,购房者持币观望态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房企的日子并不好过,商住项目的销售陷入了停滞期,有的住宅项目的单价跌去了1万元。
有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北京销售金额TOP10房地产企业合计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2%。
TOP10成交总额下跌两成
近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房企北京销售排行榜》,2018年北京区域受政策严控、房贷利率持续上调等影响,市场规模明显缩减,销售金额TOP10房企销售总额、销售总规模、入榜门槛值均明显下降。
销售金额方面,2018年上半年北京销售金额TOP10房地产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额达59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2018年上半年北京销售金额TOP10排行榜门槛值为2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6%。
2018年在政策严控下,北京市场成交规模明显缩减。2018年上半年北京销售面积TOP10房地产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6%。2018年上半年北京销售面积TOP10排行榜门槛值为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36%。
在外部政策趋紧、内部资金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房企纷纷选择联合开发,既降低市场风险,又相互提升品牌影响力,助推销售业绩。龙湖、保利、首开共同打造的和光尘樾项目,首开、龙湖合作开发的景粼原著项目,首开、华润合作开发的首开华润城项目等2018年上半年销售业绩表现突出,推升了房企销售业绩。
上半年北京销售金额TOP10房企依靠大量在售项目为企业业绩提供保障。2018年上半年TOP10房地产企业在售项目合计141个,平均在售项目数量为14个,较去年同期均值减少1个,大量在售项目维持了房企稳定的供应量,为房企北京销售业绩奠定了基础。其中,首开股份、保利地产、首创置业、万科、华润置地、龙湖地产在售项目均在10个以上,涵盖住宅、写字楼、商业等多种产品线。
北京市场的冷暖,处在一线的营销人员有着深刻的体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的市场并不好做,上半年北京的新房项目预售审批卡得比较死,价格和网签方面都有限制。
一名置业顾问告诉记者,去年3·17调控之前,房子根本不愁卖,购房者来买房有钱全款都没用,还要找关系才能抢到。3·17之后房价涨幅从坐着火箭往上升的状态,一下子停了下来。今年的市场和限购之前没法比,但今年的价格比去年更为合适,有更多的活动和房源可选择。
对于北京市场上半年的表现,思源地产首席分析师郭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北京上半年成交量不太理想,有多方面的原因,严格的调控政策环境,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整体需求出现下滑,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层面也一直处在趋紧的状态下,影响了购房者的心态;市场相对平稳,购房者是以居住为主的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从北京目前供应节奏来看,限竞房多数在今年6月份以后上市,所以有大量客户的资金拿在手里,等待限竞房的上市。
行业寡头初现
《2018年上半年房企北京销售排行榜》榜单显示,首开股份以102亿元的销售额夺得上半年的销售冠军,保利地产以93亿元的销售额位居半年度销售金额排行榜亚军,首创置业则凭借89亿的业绩,位于季军位置。万科紧随其后,成交金额达到了82亿元。中海地产成交金额为60亿元,位居第五。此外华润置地、龙湖地产、中国金茂、京投发展、泰禾集团都以超过27亿元的销售金额进入了榜单前十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榜的中海集团,旗下中海寰宇天下、中海·国际城、中海·金玺公馆及陆续上市的中海丽春湖墅、中海京西里等项目表现不俗,伴随企业上半年骤然发力,中海上半年的成交金额达到了60亿元。
但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力的竞争。诸葛找房分析师认为,在市场下行的趋势中,品牌实力雄厚、产品质量过硬、市场口碑较好的企业依然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
从销售金额TOP10来看,房企销售额分化日益明显,强者愈强态势明显,规模化优势持续凸显,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剧。北京共有6家房地产企业销售额超过50亿元,销售金额超过100亿的房企仅1家。
房企业绩呈梯次分布,且彼此间差距较大。销售金额前三甲房企的销售总金额占TOP10企业销售总额的48%,逐步拉大与其他企业的差距,行业寡头初现。销售面积前三甲房企的销售总面积占TOP10企业销售总面积的49%,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强。
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从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北京房地产市场规模明显缩减,在调控不放松、金融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品牌房企需要不断探索多元业务、升级产品服务,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对于北京市场下半年的走势,郭毅分析,下半年,随着限竞房供应量的打开,从成交量来说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体现。但这个好是总体成交数据的好,并不意味着单盘个案都会出现热销,可能下半年跑得快的、推的早的房企,能把客户先拢一批走,部分项目真到不行的时候可能就得降价了,需要适应市场的形势做策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