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27日如今财政是否积极的争辩 其实也在为房产税的改革铺路
财政对于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一直很大,但金融机构却不给力,制造了地方债务乱象。财政现在也需要防范金融风险,所以绝不会替这些胡作非为的金融机构兜底。
于是,央行和财政就都被大家玩坏了,很多人都切个瓜搬个板凳看热闹,但其实争论的焦点就三个,减税了没?要不要多花钱?给不给兜底?
首先,减税了没?其实我们从数字上就能看出来,上半年GDP增长6.7%,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了6.6%,而财政收入增长了10%,税收增长了15.3%,企业所得税增长了13.5%,而个税方面则增长了20%,虽然我们一直喊减税,但是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的税收总量都在大踏步的增长,这不免让人心生疑虑,税都减到哪了?后来有财科所刘尚希所长给我们解释了,税收=税基×税率,减税是主要针对税率,给了各种优惠,但是税基增加了,所以体现出来就是税收增长。对此,我也是深表认同,其实我也是这么跟员工说的,今年我们要涨工资,但你们拿到手的钱=基础工资×绩效系数,基础工资给你们涨100,但绩效系数却降低了一半,比如你之前赚8000,是4000×2=8000,现在给你涨工资,变成4100了,你应该对我感激涕零,但绩效系数变成了1,所以你只拿到了4100,但不能说我没给你涨工资。嗯,所以我昨天被员工狠狠的揍了。
其次,要不要多花钱?大家都在说赤字,2017年赤字规模是2.38万亿,2018年还是这么多,一点没变,所以财政并未扩张,那么积极的财政体现在哪了?对于这点,我们还是深深的觉得,赤字少一点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财政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还是应该省着点花,特别是历次财政扩张,都让我们看到了很不好的结果,这几年地方债务膨胀,都跟财政扩张有关,结果地方债风险越来越大,拿着纳税人的钱,到处修建鬼城,新城,产业新区,很多新区盖的那叫一个漂亮,除了没有人没有企业,真以为跟硅谷差不多了。有的产业园区,白送房子给别人,人家都不来,企业也不傻,一下雨就积水,一下雨就断电的地方。根本就不能做生意。所以,花钱这点事,还是省着点造比较好。花出去没结果,不产生效率,那这钱也就浪费了,比如我们小区门口,每隔几年都要把好好的地砖路掀开重新铺一遍,这都是财政的钱,但却一点效率都没有。所以,这点我们支持财政的说法,同样是2.38万亿,你把那些浪费的钱节省以下,花到有用的地方去,同样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
第三,兜不兜底,这其实更不用说了,我们依然支持财政,坚决不能兜底。很多地方债,甚至一些地方信托,都打着地方财政兜底的旗号,不断募资,甚至一些地方的国企也拿财政信用兜底当营销手段。这种隐形担保,让现在债务泛滥,表面上看我们政府债务并不高,问题在企业债务杠杆率超过150%,但其实企业债务中有很多都是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一出问题就是地方财政施救,所以这么算下来其实并不乐观,美国当年发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美国人抗议的就是,凭什么拿纳税人的血汗钱,去救助贪婪的银行家,他们赚了钱不分给我们,赔了钱却要我们来兜底,这确实很不合理,在咱们这也一样,我想财政的态度应该会很明确,除非发生重大的危机,否则一个一个的债务破掉,财政是不会救助的。从这个意义来说,P2P暴雷,让政府拿财政的钱去补偿,也是没有道理的事
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我们的经济政策构成,而货币现在已经逐渐转向了偏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在结构性转型,但明显减税的力度不够,甚至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我们老说全年减税降费1万亿,但并没有体现在财政收入上,我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最痛恨的就是那种先涨价再降价的促销,500元的衣服,你想涨到1000,然后告诉我打5折,这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你的收入没有减少,我的支出也还是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