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06日在现在这种环境下未来房价会下跌吗
什么是内循环?
要搞懂内循环,我们首先就要明白一个词,叫做“过剩”。
我举个例子,假设你们村里有一个资本家和一堆村民,而这个资本家有个厂,他雇佣村民们生产日常生活必需品,然后再来卖给村民。
如果生产出来的东西总共值1000元的话,那这个时候就要涉及到一个分配问题了。如果资本家自己拿20%的话,而村民们共分了这80%,也就是800元。这个分配看起来很合理吧。但大家要想一下,1000元的货物,而村民们只有800元,怎么都不可能买的完啊。那就剩下了200元的货物,这个货物让资本家来买?肯定也不现实。
所以,最后就得剩下20%的货物死活卖不出去,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剩。
那大家可能会问了,剩下的物品怎么办?
最优的做法就是卖到隔壁村子了,毕竟自己啃不下,隔壁村说不定有需求呢?所以大家知道某些国家为啥那么喜欢打架了吧,因为自己家的东西卖不出去,只能卖到别的地方,那别人不接受怎么办?打啊。
既然每个村子都有产能过剩的问题,村子也不是无限多,那总归有一刻,村里所有人的购买力也买不完产品。最终的结局就是村民一起玩完,厂子也倒闭了。
那这个情况有办法解决?
还是有的,但无法完全解决。就是资本家借钱给村民,让他们借钱去消费。好处是危机被延缓了,毛病是出现了新的更大危机,大家借钱太多还不上。
因此,我们就可以明白了,就算有外部市场,产能依旧迟早过剩;如果完全“内循环”,只能是死路一条。
官方显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官方的原话是“经济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促进发展的新格局”。说的清清楚楚今后要搞双循环。
而且我们国家的内部市场也是非常有潜力的。根据eMarket的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零售消费市场,系一个多世纪以来首次超越美国。
预计到今年末,我国零售消费市场达到5.072万亿美元,而美国则为4.894万亿美元。到2024年,中国零售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6.123万亿美元。
伴随着居民购买力的提升和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近20年来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的比重不断提升,2018年已达13.9%。
我们的年度GDP规模超过100万亿,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有近4亿中产和6亿低收入人群,城镇化率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截至2019年底,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还有2.27亿人口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落户。这么大的市场,如此规模的流动人口,就是内循环的最大底气。
那内循环对于楼市有什么影响呢?
众所周知,房地产作为我们的国民经济支柱已经很多年了,可谓是很难动摇,根据五八安居客研究院给出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建筑业占GDP的比重,两者相加占整个GDP的1/7,土地出让金贡献了1/5的广义财政收入,房地产相关税收加上房企所得税,占了整个狭义财政收入的1/6。
说白了,如果还是让房地产继续来拉动GDP的话,内需也就无从说起。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老百姓赚了钱都去买了房,而且接下来30年都要还房贷,妥妥的房奴一枚,哪里有钱消费呢?更别说拉动内需了。
而且每个地方政府都还在依赖土地财政的话,就不会大力发展其他产业或者提升科技,那技术进步就不会有空间,就无法站到产业链的顶端。
所以,想要完成内循环这个大工程,就得把房地产拉下马,但也不能一时之间就拉下来。毕竟房地产+建筑业,目前为中国老百姓们提供了5000万个工作岗位,背后就是5000万个家庭,关乎数亿人的财富浮沉。
因此,这就需要国家一步步来调控楼市,让房子褪去金融属性,回归居住属性,并且逐步挤去楼市的泡沫。
那在这种环境下,未来房价会下跌吗?
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房价大概率还是不会下跌,只能说不会像过去那么快增长,房地产的重要性仍然存在,商品房一年销售额十几万亿元,任何行业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撑起来,房地产在一段时间内仍旧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就业、消费,房地产都有支撑作用。
但从长期来看,楼市大概率会分化,在大城市的房子依旧会很吃香,房价稳中上涨,这放在世界上哪个国家都是通用的。而二三四线城市应该会走新加坡的土地模式,就是在安居房的推进下,中低收入的人也有房可住,当然,居住的环境肯定会比商品房差一些。而收入较好的人,可以购买商品房。
总而言之,内外双循环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大方向。发达国家都得有个强大的内部市场来消化产能,不然境外一感冒,境内就没法过日子。有点像那个粮食问题,以前是“人家不卖你粮食怎么办”,现在是“人家不买你工业品怎么办”。
所以,这次内外双循环要站起来,房地产必然会沦为“配角”的存在。当然,这是一个危机,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具体会怎么样,就只能依靠时间来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