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27日成都市流量经济指数在31个城市中仅次于一线城市
一份报告给出了成都发展流量经济的成绩单——昨日上午召开的2018中国(成都)移动电子商务年会暨流量经济发展峰会,发布了《2017年中国流量经济指数发展报告》,首次对全国各主要城市流量经济相关指数进行解读。其中,成都市流量经济指数在31个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
报告都检测评价了哪些指标?报告发布人、中国新经济指数联合创始人陈沁介绍称,评价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即资金流、物质流、知识流、信息流和人才流。“这些要素的流动,为各种经济体带来了经济增长,同时也是经济增长带来的结果。”据悉,流量经济正是通过这五个一级指标测算而得。
从流量经济整体指数来看,成都以32.68的得分居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北上广深,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事实上,流量经济作为成都“六大新经济形态”之一,已经显现了成都的竞争力。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4万亿元,同比增长37.09%;网络交易额实现了1.9万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稳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成都在流量经济上的表现令人惊喜。”陈沁表示,成都接下来既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圈,“依托总部经济、金融中心建设,成都还要提升生产性服务能级和提升资本集聚与辐射力。”
此外,通过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还将提升商品流通能力;而交通枢纽和科技中心的建设,将帮助成都提升物流互联互通水平和创新驱动能力。
成都数据
信息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流量经济指数中,成都信息流指数表现亮眼,排名居第四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陈沁解读称,数据背后显示,近年来成都提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建设最适合新经济发展的城市,为大数据及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信息流指数包括了4项二级指标,分别是财新数联中国数字经济指数中大数据产业招聘数量、招聘薪资、招标、风投、注资、专利数量、专利转移频次占比,互联网产业招聘数量、招聘薪资、招标、风投、注资、专利数量、专利转移频次占比,人工智能领域招聘数量、招聘薪资、招标、风投、注资、专利数量、专利转移频次占比和电信业务总量。
“成都在这项指数中得分9.3,比第五位广州高出了1分。”陈沁指出,信息流同时也是数字经济发展体系里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成都能够取得全国第四名的成绩,其背后在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以来的支撑体系。
在物质流和资金流指数中,成都的表现同样亮眼,分别位列全国第6、第7位。其中,成都物质流指数居中西部之首,也意味着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地位正在不断增强。
“成都在资金流要素的集聚与辐射方面保持较强竞争力,指数背后可以看出,金融核心竞争力保持全国领先。”陈沁指出,根据采集数据显示,二级指标中成都在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网络零售额、货邮吞吐量、邮政业务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等贸易流量的总排名是第六位,居中西部之首,显示成都在国际门户枢纽上的地位是比较明显的。
而在人才流指数上,成都位居第八位,“这比2016年有了显著的提升”。该指数的二级指标包括高学历招聘数量占比和科学家与工程师高层次研究生博士以上的招聘数量,其中成都在高层次人才招聘的排名发展非常快,这在陈沁看来将是成都的爆发点。
专家观点
成都要挖掘产生下一个“阿里”
“对于成都来说,流量经济本质是需求整合吸引高级生产要素来取得西部地区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这样评价。
姜奇平表示,成都在刚刚发布的《2017年中国流量经济指数发展报告》中表现亮眼,未来,成都要挖掘实现各个城市上行产业,争取下一代电子商务的主动,并产生像阿里这样的新巨头。“规模有多大?相当于成都GDP总和,接近翻番的市场容量。”
作为研究流量经济的专家,姜奇平认为当前电子商务流量的机会在上行。“在这个背景下成都抓得很准。”他表示,成都关于流量经济的方向,着重强调了深化电子商务应用要向体验型、订制型商务发展,这都属于提价竞争,不是打价格战,这正是城市先进的理念。
下一步,成都应该如何继续推动流量经济发展?姜奇平给出了两项建议:一是以需求流量,带动要素流量;二是以要素流量,带动增值流量。
“未来,成都在发展流量经济时手里要“有米唤鸡才来”,哪儿来的流量,要把中国的需求,特别是向上走的需求抓在手里。”此外,成都还应把需求通过平台加增值这样的新业态变现,背后正是使得流量经济真正产生效益的关键。